竹纏繞復合管是近年來中國竹產業聚力發展的新產品之一,也是國家鼓勵在工業生產領域和建筑建材領域使用的“以竹代塑”產品。近日,一條凝聚中國林業集團科研人員心血、歷經匠心打磨的竹纏繞生產線,正載譽啟航發往珠海。這標志著中國林業集團竹纏繞新型產線即將正式投入生產應用,以科技之力為綠色低碳未來發展按下加速鍵!
▲ 裝車現場
一般來說,竹纏繞復合管的工業化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的高低和產品推廣應用普及程度與其生產設備成套裝備制造水平息息相關。
▲ 竹纏繞全新生產線裝車
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的背景下,中林竹纏繞研發團隊憑借多年深耕竹纏繞產業研發經歷,結合竹纏繞復合管產品特點、市場需求、產業發展規律,通過生產設備模塊標準化、連接優化設計、模塊集成化、自動化控制與數據采集,以及加裝環保設施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和科技攻關,自主開發出新一代具有綠色化、自動化、智能化竹纏繞復合管生產設備成套裝備(中國林業集團竹纏繞全新研發生產線),從而大大提高竹纏繞復合管的生產效率、節約勞動力、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以及提高竹纏繞復合管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提升其市場競爭力。該中國林業集團竹纏繞全新研發生產線具有高新技術突破、帶動竹纏繞復合管產業發展、市場潛力較大等突出特點。
中國林業集團竹纏繞全新研發生產線的順利研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作用:
一是該產線為構建竹纏繞復合管綠色制造體系提供了基礎設施,有助于推動竹纏繞復合管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該產線順利研制表明了中國林業集團具備較強的自主開發設計與制造竹纏繞重大技術裝備的能力,也探索走出了一條以竹纏繞重大技術裝備自主設計開發、委托生產制造、直供產業基地客戶的良好產業鏈供應鏈生態之路。
▲ 竹纏繞全新生產線裝車
竹纏繞技術自誕生起,就將 “綠色” 基因深植其中。其核心原料竹子,憑借3-5年成材的超高速生長周期,成為自然界中可再生資源的典范。每公頃竹林每年可吸收約12噸二氧化碳,宛如一座座天然的“碳匯工廠”。竹材加工廢料的循環利用,更讓資源實現“零浪費”,從源頭上為低碳發展筑牢根基。
在生產加工環節,竹纏繞產品的節能減碳效果顯著。根據以往數據統計,單位長度竹纏繞復合管的生產全過程能耗僅為54.9 kgce/m,分別比焊接鋼管、塑料管、球墨鑄鐵管、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節能77.6%、64.2%、77.3%、38.2%、32.2%。從單位長度管道生產全過程碳排放來看,竹纏繞復合管也最低,僅為125.7 kgCO?/m,分別比焊接鋼管、塑料管、球墨鑄鐵管、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鋼筋混凝土排水管減碳485.8 kgCO?/m、225.5 kgCO?/m、487.3 kgCO?/m、159.0 kgCO?/m、149.4 kgCO?/m,以絕對優勢領跑綠色新材賽道。
▲ 竹纏繞復合管試制過程
在產品實際應用層面中,中林竹纏繞復合材料在多個重要項目嶄露頭角,成為綠色工程建設的標桿。2022年12月,中林竹纏繞復合管道首次亮相煙臺蓬萊區新港路排水排污工程建設,為煙臺市低碳城市建設注入綠色動能;2023年10月,DN600規格的中林竹纏繞復合管道又在煙臺芝罘區芝罘灣一期市政工程建設中敷設,憑借出色的性能和環保優勢,成為當地綠色工程建設的樣板工程;2025年5月,經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推薦,中林竹纏繞復合管成功應用于國網浙江越州±800千伏換流站竹纏繞生活污水排水管道工程,為電力工程建設提供了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的綠色解決方案。以竹纏繞復合管產品為例,其安裝速度遠超傳統管道,施工周期可縮短30%以上,節省人力與能源成本,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助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隨著竹纏繞全新生產線正式下線,中國林業集團將繼續通過“自建示范工廠、合作建廠+專利授權”的方式,對已有的300余項專利進行對外授權、輸出設備及技術服務,在國內主要竹產區和重點區域進行生產與市場布局,有效帶動竹產業一、二、三產快速聯動,助力國家“雙碳”、“以竹代塑”、鄉村振興等戰略目標的實現。
這條凝聚無數智慧與汗水的生產線,不僅是竹纏繞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的有力見證,更標志著“以竹代塑”工業產業迎來全新起點。它承載著綠色發展的使命與希望,即將在實踐中綻放光芒。期待它在珠海及更廣闊的天地間,為綠色發展“竹”入強勁動力,書寫低碳時代的嶄新篇章!